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虐待罪如何判断是否成立?
释义
    虐待家庭成员必须具备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情节恶劣包括卑鄙动机、凶残手段,虐待弱势成员或长期虐待不改。根据刑法,致使重伤或死亡的虐待罪可判二至七年徒刑。未致重伤或死亡的虐待犯罪需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告,否则不予受理。被害人受强制或威吓无法告诉时,检察院和近亲属可提告。被害人权衡利弊可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近亲属指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姊妹。
    法律分析
    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犯罪。所谓“情节恶劣”,具体是指虐待的动机卑鄙、手段凶残,虐待年老、年幼、病残的家庭成员,或者长期虐待家庭成员屡教不改,等等。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是指被害人由于经常地受到虐待,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的损害,或者直接导致死亡,或者因不堪忍受而自杀。
    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虐待犯罪,法律规定只能由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控告,由人民法院受理,如果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提出控告,则不予受理。因对这些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对行为人的处理往往涉及被害人的利益,而且这些犯罪行为也有妥善处理的条件,如经过说服、调解,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可能会达成妥协、谅解,所以法律允许被害人权衡利弊,作出是否提起刑事诉讼的决定。
    如果被害人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提出控告。“受强制”是指受到暴力的压制,如被捆绑、拘禁等。“威吓”是指被害人受到恐吓、威胁,以至于不敢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被害人的近亲属”是指被害人的父母、子女、配偶、同胞兄弟姊妹。
    拓展延伸
    虐待罪的要素及其适用范围
    虐待罪是指对他人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行为,涉及到刑法领域。要判断虐待罪是否成立,需要考虑以下要素:首先,必须存在被害人,可以是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其次,行为必须构成虐待,如体罚、虐待、忽视等;再次,行为必须具有故意或过失成分;最后,行为必须对被害人造成实际伤害或危害。虐待罪的适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家庭暴力、虐待儿童、虐待动物等多个领域。法律对虐待罪有明确的惩罚规定,旨在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结语
    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可处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未致重伤、死亡的虐待犯罪,法律规定需要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控告。然而,如果被害人受到强制或威吓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提出控告。在处理这些犯罪行为时,法律允许被害人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因此,透过说服、调解,被害人与行为人之间可能会达成妥协、谅解,以维护被害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二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九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7: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