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庭审理的基本流程 |
释义 | 法庭审理流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陈述和评议审判。民事诉讼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明确被告、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 法律分析 法庭审理流程如下: (1)开庭; 开庭是法庭审理的开始,其任务是为完成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是法庭审判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合议庭要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的参加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3)法庭辩论; (4)被告人最后陈述; (5)评议和审判。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拓展延伸 法庭开庭审理的程序和步骤 法庭开庭审理的程序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开庭准备,包括法庭安排、召集当事人、准备相关文件等;接下来是开庭宣告,法官宣布开庭并介绍案件背景;然后是诉讼参与人发表陈述,包括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陈述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随后是证据交换,双方提供证据并进行质证、辩论;之后是法庭调查,法官可能会进行进一步调查、询问证人等;最后是法庭辩论和结案陈述,双方进行最后的辩论和陈述,并法官宣布休庭,待后续判决。这些步骤确保了公正的审理过程,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 结语 法庭审理流程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及评议和审判等阶段。开庭准备、宣告、诉讼参与人陈述、证据交换、法庭调查和结案陈述等步骤确保了公正的审理过程,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这些程序的严谨性和有序性为法庭提供了正确裁判的事实根据,确保了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 第三十四条 人民陪审员依照法律规定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二十三条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基层人民法院报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