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迟延履行金适用的条件有什么 |
释义 | 迟延履行金适用的条件有:申请执行人因被执行人未履行执行名义所确定的义务而启动强制执行程序;被执行人履行行为迟延;未按期履行义务;被执行人没有根据执行名义所确定的义务内容进行履行。 一、合同纠纷庭审后如何执行 合同纠纷庭审裁判后,如债务人不履行或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可以在法定的执行时效内向有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启动执行程序,也即申请执行。执行法院一般会有如下执行方式:一是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二是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三是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四是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五是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六是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七是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八是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等。 二、执行标的的数额时什么意思 执行标的一般是指判决书、调解书、裁决书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对象,具体包括金钱给付等,未履行金额即是被执行人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部分金钱支付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标的与未履行金额是一个意思。 三、劳动仲裁强制执行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碰到让劳动者恼火的事情:经过劳动仲裁,有了仲裁的裁定,规定应当在多少日内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裁定或判决的结果。然而在裁定生效后(劳动仲裁裁定送达后15天内,当事人不向法院提出起诉,劳动仲裁裁定即生效)单位却拒不履行,劳动者该如何维护和兑现仲裁裁定和法院判决赋予您的权利呢?那就是司法中的另一个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首先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生效证明、申请人身份证明等材料,人民法院的立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在七日内审查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执行机构在接受移送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逾期仍不履行的,依法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执行结束。因此,律师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积极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以利于执行。否则,在人民法院无法查到被执行人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将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九条 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百六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