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处理过期商品的技巧 |
释义 | 经营过期食品违反食品安全法,可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通过协商、调解、申诉、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如果商品不合格,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若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赔偿,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三倍。消费者保护既关乎个人财产安全,也涉及经济发展和市场安全。我们应当注意遵守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 经营过期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按照消费者保护法赔偿,明知道商品有问题的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属于欺诈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第五十四条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食品安全法》 第五条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我国的消费者的保护不仅仅是涉及到我国的公民的财产安全,还会涉及到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以及交易市场的安全性的,此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注意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的规定。 结语 根据以上所述的法律规定,经营过期食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在面对此类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诉、仲裁或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4条和第55条规定,经营者应负责退货,并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关乎个人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交易市场的安全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相关消费者保护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八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六条 经营者销售进口商品、收购出口商品,应当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内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