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证人作伪证的应对策略 |
释义 | 伪证行为的处理方式取决于案件性质,民事案件中只需承担民事责任,刑事案件中构成伪证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对于做伪证的人,通常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伪证行为可能导致轻微批评教育、罚款拘留或严重后果下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证人作伪证如何处理 做伪证如果是在民事案件中作伪证,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是在刑事案件中,则构成伪证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诉讼中,如果对方申请出庭的证人做伪证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证言是虚假的,另一种是伪造证据,如私刻公章、伪造证件等。 二、怎么起诉做伪证的人 伪证罪通常是由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伪证罪属于公诉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在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才构成犯罪。在民事案件中,作伪证者不构成犯罪,但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是一种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可能会受到人民法院的相应制裁。 三、法庭作伪证有什么后果 伪证行为,一般多多少少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分为以下几种: 1.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进行批评教育则可; 2.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但法官未采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法律设计的罚款、拘留按情节适用; 3.刑事案件中做伪证导致后果非常严重的,不仅妨碍人民法院办案,还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自己也须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证人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证人作伪证是指在法庭作证时故意提供虚假证词或隐瞒真相。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也对案件的真实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作伪证的证人,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罚款或监禁等法律后果。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法庭通常会采取多种措施,如严格审查证人证词、调查证人的信誉和背景、与其他证据进行比对等,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和真实。此外,律师还可以利用交叉询问等技巧来揭露证人作伪证的矛盾之处。总之,对于证人作伪证的行为,法律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案件的公正和真实。 结语 证人作伪证是对司法公正的严重损害,可能导致刑事指控、罚款或监禁等法律后果。法庭通常会采取严格审查证人证词、调查证人信誉和背景等措施,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和真实。律师可以利用交叉询问等技巧揭露证人作伪证的矛盾之处。总之,法律将严厉追究证人作伪证的法律责任,确保案件公正真实。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二条 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证人作证前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作证时不得以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材料的方式陈述证言。 证人言辞表达有障碍的,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七十条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向证人送达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通知书中应当载明证人作证的时间、地点,作证的事项、要求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事项与待证事实无关,或者没有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当事人的申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