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遇到对方找人作伪证,应该如何解决?
释义
    民事诉讼中,对方申请出庭的证人做伪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虚假证言,一种是伪造证据,可通过寻找矛盾之处、提问证人或申请测谎等方式揭穿谎言,法庭可对证人进行教育、拘留、罚款,严重者还可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中,如果对方申请出庭的证人做伪证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证言是虚假的,另一种是伪造证据,如私刻公章、伪造证件等。
    第一种情况,你或者你的代理人,应当要努力寻找证言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多问证人问题,使谎言不攻自破;
    实在找不出对方的破绽,你也可以向法庭申请对证人进行测谎,但是测谎的结果对法官只是参考第二种情况,如果能够得到证明,法庭一般会对证人进行说服教育、拘留、罚款,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应对伪证行为的法律防范措施
    应对伪证行为的法律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完善的证据保全制度,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采用视频、录音等技术手段进行记录。其次,加强对证人的审查和调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包括背景调查、证言一致性分析等。同时,加强对律师、公证人等专业人员的监管,防范其参与伪证行为。此外,加强对伪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社会对伪证行为的舆论压力,从而减少伪证的发生。最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提高人们对伪证行为的警惕性,从而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结语
    在民事诉讼中,对方申请出庭的证人做伪证可分为虚假证言和伪造证据两种情况。应努力寻找证言中的矛盾之处,多问问题,揭穿谎言。如无法找到破绽,可申请对证人进行测谎,结果仅供参考。法庭可对证人进行说服教育、拘留、罚款,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建立完善的证据保全制度,加强对证人的审查和调查,监管律师、公证人等专业人员,加大对伪证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六章 证据 第七十二条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拒不签署或宣读保证书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案件情况,判断待证事实的真伪。待证事实无其他证据证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七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