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树木被盗砍后,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
释义 | 砍树属于故意毁坏财物,可报警。根据《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可判3-7年有期徒刑。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立案追诉标准》第33条,涉及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毁坏财物3次以上、纠集3人以上公然毁坏财物或其他严重情节的,应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 别人砍你的树,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可以直接报警。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条参考: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财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维权指南:保护被盗砍的树木的法律途径 当树木被盗砍后,您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您可以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他们将展开调查并追究犯罪责任。其次,您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以了解您的权益和可行的法律救济措施。这可能包括起诉犯罪嫌疑人,要求索赔或寻求民事赔偿。此外,您还可以联系相关环保组织或社区团体,寻求支持和声援,以加大对此类犯罪行为的关注和打击力度。请记住,保护被盗砍的树木的法律途径需要依法行事,遵循当地法律程序,并确保您的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结语 维护权益,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树木被砍伐盗窃时,我们可以通过报警、法律援助和社会支持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以保护公私财物的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环境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组织代为履行,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一)拒不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或者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的标准,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抢采掠青、损坏母树或者在劣质林内、劣质母树上采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采种行为,没收所采种子,并处所采种子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1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故意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