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负债累累的被告人该如何应对? |
释义 | 法院判决后,会通过查封拍卖债务人的财产来强制执行赔偿,未赔付完的部分可分期偿还,赔偿人将被列入失信名单。但若被执行人无力偿还且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法院可裁定终结执行。 法律分析 法院判决需要偿还后,法院首先会强制赔偿债务,法院会对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进行查封拍卖用于赔偿,没有赔偿完的部分要求赔偿人进行分期偿付,同时赔偿人会被列为失信人员的名单。但是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拓展延伸 被告人负债缠身,如何解决债务困境? 被告人面临负债缠身的困境,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债务问题。首先,被告人可以与债权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延期付款、减免部分债务或制定分期偿还计划等方式来减轻负担。其次,被告人可以考虑增加收入来源,例如寻找兼职工作、创业或出售闲置资产等。此外,被告人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法律保护措施和破产申请等选项。最重要的是,被告人应该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严格控制开支,避免进一步加重债务负担。通过积极采取行动和合理规划,被告人有望逐步走出债务困境,重建财务稳定。 结语 面对负债缠身的困境,被告人应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债务问题。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增加收入来源、寻求法律援助和制定合理财务计划等,都是有效的应对方式。通过积极行动和合理规划,被告人有望逐步走出困境,重建财务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法院有权采取执行措施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