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子女赡养父母的具体年龄要求是多少? |
释义 | 子女赡养老人的主旨:我国婚姻家庭编规定,子女需在父亲达到60周岁、母亲达到55周岁时具备经济负担能力,独立生活,并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包括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赡养人应提供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安排住房,照顾田地、林木和牲畜。赡养人可以通过平均分摊或约定分摊的方式分担赡养费用。 法律分析 一、子女赡养老人的年龄应是多少岁 我国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了,父母对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而子女对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当父母年老的时候,或者父母变得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能力的话,就有权利要求具有负担能力的子女承担赡养义务。具体来说,子女需要赡养父母,主要是指父亲达到六十周岁,母亲五十五周岁。而子女就要满足已经成年,而且具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条件。换句话说,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话,能够独自生活,同时具有一定经济负担能力,就需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无论子女是否已经结婚,就算不与父母共同居住,也需要承担法定的赡养扶助义务。而且赡养扶助的义务,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义务,还包括了生活和精神上的义务。 二、赡养老人的具体标准有哪些 赡养老人的具体标准是这样的: (一)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二)老人生病时,赡养人应当让老人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应当对老人进行照料,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委托他人帮忙照料; (三)赡养人还应当对老人的住房进行妥当的安排; (四)赡养人还应当照顾老人的田地、林木和牲畜,获得的收益归老人所有。 三、赡养人平均分摊和约定分摊的区别 赡养人平均分摊的,赡养可以扣除的金额由赡养人之间平均分摊,而约定分摊,则可以根据赡养人之间的约定来分摊,比如被赡养人可以分摊的金额为1000元,如果两个赡养人平均分摊,则每人扣除500,如果约定分摊,则两人可以在0——1000中约定分摊的金额。 结语 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需要满足父亲达到六十周岁,母亲达到五十五周岁,并具备成年和经济负担能力的条件。赡养包括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义务。具体标准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治疗照料、住房安排以及管理田地、林木和牲畜等。赡养人可以选择平均分摊或约定分摊赡养费用。赡养老人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当尽心尽力履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