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程质量事故的上报时间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工程质量事故上报时间规定及事故分级、责任分类。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应立即报告事故,并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扩大。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根据事故责任分为指导责任、操作责任和自然灾害事故。在事故发生后,违法行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解雇。责任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应履行义务并留下相关证据,以减轻责任。 法律分析 虽然为了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各责任主体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定,在施工工程中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后,依旧有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此时,责任主体需要及时处理,工程质量事故上报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一、工程质量事故上报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八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二、工程质量事故划分的根据及等级是什么? 1、按事故造成损失程度分级 (1)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2、按事故责任分类 (1)指导责任事故 指由于工程指导或领导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2)操作责任事故 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不按规程或标准实施操作,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3)自然灾害事故 指由于突发的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事故。 3、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分类 (1)技术原因引发的事故 指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设计、施工在技术上的失误造成的质量事故。 (2)管理原因引发的事故 指在管理上的不完善或失误引发的质量事故。 (3)社会经济原因引发的事故 指由于经济因素及社会上存在的弊端和不正之风导致建设中的错误行为,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是在事故发生后的3天之内,对于违法规定的行为,不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再出发责任,还有可能会被解雇。各方责任主体,为了减轻在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时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施工过程中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并留下相关证据。 结语 在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责任主体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应按照国家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不得隐瞒、谎报或迟报,并且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和毁灭证据。工程质量事故根据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还可以根据事故责任和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为了减轻责任,各方责任主体在施工过程中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并保留相关证据。对于违法行为,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解雇的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六章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第五十五条 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六章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第六十一条 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二节 发 包 第二十五条 按照合同约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发包单位不得指定承包单位购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者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