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法律规定
释义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规定及分类。根据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按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的个人或组织。父母可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可协议确定监护人,争议时可由相关部门或法院指定。
    法律分析
    一、法律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如何规定
    1、法律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规定:
    (1)法定监护。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担任监护人;
    (2)指定监护。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监护人的分类内容是什么
    1、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3、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拓展延伸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权益保障与责任承担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权益保障与责任承担是指在精神病人的监护过程中,监护人应当承担的权益保障和责任。首先,监护人应当确保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医疗权利等。监护人需积极参与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其次,监护人应当承担合理的责任,包括监护人的行为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侵犯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还需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精神病人的状况,确保监护工作的透明和监督。综上所述,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权益保障与责任承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并促进其康复。
    结语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可以是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对于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情况,可以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监护人在履行职责时应保障精神病人的基本权益,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并承担合理的责任。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促进其康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二章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十五条 国家发展老年人保健事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等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