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监管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法律规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两种方式。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按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或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的个人或组织。被监护人的父母可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具备监护资格的人可协议确定监护人,如有争议则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当事人也可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法律分析 一、法律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如何规定 1、法律对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规定: (1)法定监护。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担任监护人; (2)指定监护。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监护人的分类内容是什么 1、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3、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拓展延伸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权益如何保障? 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权益得到了法律的明确保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病人监护人需要履行一定的法律责任,包括确保精神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心理支持,确保其人身安全等。同时,监护人也享有一定的权益,如合法获得监护权、参与医疗决策等。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并设立了监护人的监督机制,确保其行为合法、公正。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于违反法律责任的监护人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以保护精神病人的权益和安全。因此,精神病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权益得到了法律的明确保障。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监护人的规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法定监护是指由配偶、父母、子女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而指定监护是在监护人确定有争议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监护人的确定应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可以通过遗嘱指定或协议确定监护人。如有争议,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根据以上法律依据,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应依法规定并尊重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 第五十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在看护患者过程中需要技术指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康复机构应当提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