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处理拖欠工资? |
释义 | 拖欠工资的处理方式:1、向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依法追讨工资;2、向法院申请支付令;3、申请劳动仲裁,如不赔偿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如仲裁不公,可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拖欠工资不给的处理方式: 1、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拓展延伸 应对工资拖欠的法律措施 应对工资拖欠的法律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害者可以通过与雇主进行协商和调解来解决工资拖欠的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寻求劳动仲裁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其次,法律规定了雇主应当按时支付工资的义务,受害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雇主的违法行为,由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受害者还可以委托律师提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要求追回拖欠的工资,并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总之,应对工资拖欠问题,受害者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选择适当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维权拖欠工资的法律途径多样:一是向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依法追讨工资;二是申请支付令,法院强制支付工资;三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裁决书索赔;四是如仲裁无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受害者还可协商、调解,举报违法行为,委托律师维权。维护权益需了解相关法律,选择合适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