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有何不同
释义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法制新闻的读者。近来,在网上或报纸上看案件报道时,经常看到一些犯人因为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而被宣告无罪的案子。我老觉得这两个行为之间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我又明白媒体既然这样报道,那二者肯定是不同了。因此我想请教一下律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关于紧急避险,刑法是这样规定的: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简而言之,紧急避险是为了保全一部分合法利益而损害无关第三人的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当然,紧急避险也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受保护的权益,如果两者相同或者由于避险造成的损害大于所保护的权益,紧急避险就超过必要的限度了。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这是有条件的。
    1、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而不能针对案外第三人;
    3、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所谓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主要是指正当防卫人不需采用激烈的手段即可制止不法侵害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不法侵害行为已自动中止。如果在这些情况下防卫人实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1)行为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2)行为得以正当化的前提条件相同,即都存在威胁法律所保护的利益的危险、侵害存在。
    (3)行为的结果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4)竞论紧急避险还是正当防卫,只要没有过当,都是法定的正当化事由。
    (5)即便过当,无论紧急避险还是正当防卫,在刑罚的处罚上,都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但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又有不同之处:
    (1)在本质上说,紧急避险是一种正对正的关系,而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对不正的关系。紧急避险是损害一种合法权益而保全另外—种合法权益。而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的侵害而为的紧急防卫行为,其损害的是不法的侵害行为。
    (2)前提条件不同。紧急避险以紧急危险的发生为前提,而正当防卫是以存在他人的不法侵害为前提。
    (3)行为的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行为只能在不得已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正当防卫则没有这一条件的限制。
    (4)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所针对的对象是与造成危险没有关系的第三者,而正当防卫所针对是不法侵害人本人。
    (5)行为的方式不同。紧急避险的行为一般多为消极的逃避危险的行为,而正当防卫行为是对不法侵害人的积极的防卫行为。
    (6)行为的限度条件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所要保全的利益,而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于不法侵害所可能造成的损害。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8: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