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能否将赃物当作窝藏罪的工具?
释义
    借用赃物不构成窝藏罪,但若明知是赃物并以借用名义转移赃物,则构成窝藏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窝藏、转移、收购、代销或掩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窝藏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窝藏行为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他人犯罪并实施窝藏行为,过失不构成窝藏罪。
    法律分析
    一、借用赃物是否能够成窝藏罪
    1、借用赃物是不能够成为窝藏罪的,但是如果明知是赃物,以借用的名义转移赃物的,是窝藏罪。行为人构成窝藏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窝藏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方面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3、主体方面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
    窝藏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区分窝藏的故意和过失的关键在于:
    (1)行为人是否明确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确告知行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2)行为人是否应知道他人犯罪,如从他人的言谈举止和向行为人提出的种种要求中推断出来。
    (3)窝藏行为是否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构成窝藏罪。对于窝藏罪的行为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窝藏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方面、客观方面、主体方面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而实施窝藏行为,过失不构成窝藏罪。因此,在处理窝藏罪案件时,需要全面考虑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9: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