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诽谤罪的具体刑罚是什么?
释义
    诽谤罪通常情况下的判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诽谤罪的认定需符合客体要件(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和客观要件(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且情节严重)。主体要件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故意损害他人名誉并希望此结果发生。误认虚假事实为真实或无损害名誉目的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分析
    一、诽谤罪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1、诽谤罪在通常情况下的判刑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怎么认定诽谤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结语
    诽谤罪通常情况下的判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如果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并且情节严重,将受到相应的刑罚。诽谤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要件: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行为人故意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必须严重。诽谤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行为人必须故意,并明知自己散布的虚假事实会损害他人名誉,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如果行为人误认为虚假事实是真实的并进行传播,或者散布虚假事实但没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