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该怎么办?
释义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协商和调解是首选方式,不愿或无法通过这两种方式解决争议的,可以向企业调解委员会或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和调解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向当地的中级人民法
    法律分析
    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您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以便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您还可以考虑向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也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调解。(3)仲裁解决。双方不愿或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的,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4)诉讼解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向当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的判决结果为终审判决,即时发生法律效力。
    拓展延伸
    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调解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调解可以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避免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但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进行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种方式是诉讼解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强制当事人履行协议,缺点在于时间成本较高,费用昂贵。
    另一种方式是仲裁解决。当事人可以达成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的优点在于快速、成本低,缺点在于仲裁结果可能不公平,且当事人无法自行决定仲裁员。
    还有一种方式是和解。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寻求达成和解。和解的优点在于灵活、节省时间,缺点在于和解结果可能不公平或者无法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综上所述,调解、诉讼、仲裁和解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当事人应该根据纠纷的性质、情况以及自身利益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结语
    在解决劳动争议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协商和调解是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而仲裁和诉讼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因此,在选择解决方式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18: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