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监护人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
释义 | 老年人的监护人确定顺序:配偶优先,无法担任则由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担任,其他愿意担任的需得到当地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的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规定,有监护能力的人按照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的个人或组织的顺序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老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先由其配偶担任监护人,配偶无法担任的,由其子女、其他近亲属按顺序担任,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拓展延伸 老年人监护人的资格条件和认定程序是什么? 老年人监护人的资格条件和认定程序是确保老年人生活和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成为老年人监护人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一般来说,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不良行为记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等是基本要求。认定程序通常包括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过评估和审查等环节。相关部门会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并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监护人的能力进行评估。最终,认定结果将通过书面通知的方式告知申请人。确保监护人的资格条件和认定程序的严谨性,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老年人监护人的资格条件和认定程序是确保老年人生活和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成为监护人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如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认定程序包括申请、提交证明材料、评估和审查等环节,以确保监护人的能力和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保障资格条件和认定程序的严谨性,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六条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