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有工资。员工已经入职,和用人单位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首先,确立劳动关系成立须符合三个条件: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劳动者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而不是诸如童工、在校学生或已退休人员等人员。而用人单位也应当是法律意义上的单位,须经过注册批准设立的合法组织。这些主体资格的认定在立案受理时就已经过一定审查。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该条规定明确了劳动关系标准在管理上的隶属属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工作期间是管理被管理的角色特征,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其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日起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根据上面的法律条文结合本案分析,员工虽然在培训期间尚未为单位提供正式意义上的劳动,但是从公司对员工进行岗前入职培训的目的来看,显然是为了达到从事公司岗位工作的要求,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从总体来看,这些培训构成了公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其次,在培训期间,员工与公司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员工须接受公司的指挥接受培训,双方属于从属关系。综上所述,员工与公司构成劳动关系,员工在入职培训期应获得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