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假结婚是否影响购房合法性?
释义
    假结婚买房子存在法律风险,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债务风险、继承风险、无效合同风险和刑事风险。尽管假结婚看似完美,但可能导致诉讼、财产纠纷和刑事处罚等问题。
    法律分析
    假结婚买房子不犯法。
    以购房为目的的假结婚,简单地说,是指一方以取得购房资格为目的而与有购房资格的异性登记结婚,但双方之间并不行使夫妻权利和义务。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因房屋限购政策而采用假结婚、假离婚等方式实现购房目的的情况。这种行为虽然表面看似完美,实则存在不少法律风险:
    1、人身风险。
    如果结婚后一方假戏真做,达到其他目的后不肯离婚,势必会严重影响另一方的生活。若另一方想要离婚或许只能采取诉讼离婚的方式,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打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官司。
    2、财产风险。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续存期间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和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均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婚姻续存时间越久,这些财产累积的就会越多,虽然很多人“假结婚”之前都会办理财产公证,对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属作约定,但如果协议约定得不够严谨不够周全,离婚时一旦发现有部分财产混同,那么该部分财产还是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3、债务风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借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假结婚”并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不能以“假结婚”为由,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
    4、继承风险。
    结婚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根据《民法典》规定,被继承人的遗产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如果婚姻续存期间,“假结婚”一方不幸去世且没有留下有效遗嘱,另一方则有权继承去世一方的部分遗产乃至全部。
    5、功亏一篑的风险。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于“假结婚”是违反限购政策的行为,其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可能无法实际履行或无法办理所有权登记手续;如果涉及到保障房,根据购房证明还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6、坐牢风险。
    如果购房者不是在民政局办理的结婚登记,而是伪造结婚证,则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最高可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结语
    结婚买房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看似可行,但实际上存在着多种法律风险。假结婚可能导致人身、财产、债务、继承等方面的风险。此外,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甚至构成刑事犯罪。因此,建议大家在购房时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在解决购房问题时,应寻求合法合规的途径,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和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台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