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仅凭承诺书能否起诉? |
释义 | 承诺书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形式。如果当事人违反承诺书中的承诺事项,就视为违约。承诺书可以作为证据,用于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承诺书必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且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违反上述条件,承诺书将无效。 法律分析 您可以起诉。但是,在承诺书里,需要包含承诺事项、承诺人的签名或手印,以及承诺的日期。如果对方未履行承诺协议条款,那么就视为违约。承诺书可以作为证据,用于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承诺书违约的后果是什么 承诺书违约的后果是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承诺书属于合同的一种,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合同的承诺是否有效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拓展延伸 承诺书谁来签字呢 承诺书,如果是单方设定义务的,义务负担者必须签字(法人或组织则应盖章)。承诺相对人是单纯权利享有者的,权利享有者不签字不影响承诺的效力。 比如单方权利的让与,权利受让人不必须签字,但是权利让与应当告知义务人。所以,承诺,承诺人要签章,承诺相对人可以不签。 结语 承诺书的签订可以作为解决合同纠纷的证据,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果未履行承诺协议条款,则视为违约。承诺书可以作为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证据。但是,承诺书本身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才能够作为合同的证据使用。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形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