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缓刑后还需要哪些程序 |
释义 |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判缓刑的条件包括: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要接受社区矫正,并按照缓刑执行计划的规定履行刑罚。同时,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被开除公职。 法律分析 判决缓刑后,还需要执行以下程序: 1. 法院发出缓刑执行通知,通知当事人需要到指定地点接受缓刑执行。 2. 当事人前往司法局报道,并提交缓刑执行通知。 3. 司法局审核报道信息并签章确认后,将报道单转交至相关司法所。 4. 当事人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按照缓刑执行计划的规定履行刑罚。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判缓刑的条件是如下: 1.判处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5.犯罪情节较轻。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被判处缓刑要开除公职吗 被判处缓刑要开除公职。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公务员,都应当要被开除。此外,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或者是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又或者是被开除公职的,都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拓展延伸 缓刑执行程序是指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满或者赦免以后,因其表现良好或者有立功表现,被判处缓刑,缓刑考验期限内,罪犯需要遵守特定的缓刑考验内容,并且接受社区矫正机关的监管。 缓刑执行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缓刑考验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2. 缓刑考验内容:缓刑考验期间,罪犯需要遵守特定的考验内容,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接受社区矫正机关的监管等。 3. 缓刑考验机关:缓刑考验期间,由社区矫正机关对罪犯进行监管,负责考察罪犯的表现,并决定是否符合缓刑考验条件。 4. 缓刑解除:缓刑考验期满,社区矫正机关应当对罪犯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解除缓刑,并发给解除缓刑证明书。 缓刑是一种刑罚,在缓刑考验期间,罪犯需要遵守特定的考验内容,并接受社区矫正机关的监管。缓刑的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缓刑的解除需要社区矫正机关对罪犯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解除缓刑,并发给解除缓刑证明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t第三百二十六条\t人民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对其他同案被告人加重刑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2019-12-02)\t第四百九十一条\t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除本节已有规定的以外,按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t第二百九十九条\t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宣告第一审判决、裁定时,应当告知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判决、裁定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提出上诉。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提出上诉,以其在上诉期满前最后一次的意思表示为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