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疫情期间造谣、传谣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释义
    在疫情防控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可能导致法律责任,根据刑法和治安管理法,严重情节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谣言也会受到相应处罚。此外,传播谣言500次以上可能构成犯罪,会受到罚款和拘留的处罚。
    法律分析
    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情节严重的算是犯法,按照编造虚假信息进行处理,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法律责任是需要受到刑法的处罚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当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播谣言500次以上判什么刑
    已经构成犯罪,会被处罚款和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称《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一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结语
    疫情防控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将承担法律责任。根据刑法和治安管理法,严重情节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也会受到刑法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此外,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有权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传播谣言500次以上已构成犯罪,将受到处罚款和拘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将面临拘留和罚款的处罚。谨记遵守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五章 预防接种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记录疫苗的品种、上市许可持有人、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接种时间、实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受种者等接种信息,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接种记录应当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不少于五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五章 药品经营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口。进口的药品应当在指定医疗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
    个人自用携带入境少量药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