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侮辱诽谤罪怎么算情节严重? |
释义 | 侮辱诽谤罪的严重情节包括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造成严重后果或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并再次诽谤他人等情形。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构成诽谤罪的客观要件包括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行为必须针对特定人,情节必须严重。我国法律对侮辱诽谤罪的处罚严厉,根据情节和后果进行相应处罚,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法律分析 一、侮辱诽谤罪怎么算情节严重? 侮辱诽谤罪属于严重情节的有: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 二、构成诽谤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我国相关的法律中明确的对于侮辱诽谤罪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并且侮辱诽谤是一种性质非常恶劣的违法犯罪的行为,将会依照涉案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造成后果的恶劣程度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当事人需要严格的遵守并执行。 结语 侮辱诽谤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诽谤信息的点击、浏览次数以及转发次数的多少,是否导致被害人或其亲属精神失常或发生其他严重后果,以及是否有过行政处罚等情节。诽谤罪指的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为目的,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的客观要件包括捏造虚构事实、散布捏造事实、针对特定人进行诽谤,并且具有情节严重性。我国法律对侮辱诽谤罪有严格的处罚规定,根据案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恶劣程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当事人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之一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四节 单位犯罪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