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校园欺凌如何界定违法性? |
释义 | 校园欺凌:从违规到犯罪,严重后果需依法处理。校园欺凌行为根据严重程度可涉及多种罪名,检察机关将根据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等标准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对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严重欺凌行为,尤其是性质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者,将坚决依法惩处。校园欺凌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也对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造成阻力。因此,需要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法律分析 要看具体欺凌情况。 根据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违规、违法行为和刑事犯罪。校园欺凌和暴力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涉嫌犯罪的,可能适用的有多个具体罪名,如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是根据案件事实,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情节和危害后果等方面,按照法定标准来认定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比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学生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学生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多次对其他学生强拿硬要,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发生在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实施的严重欺凌、暴力行为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会依法处理,尤其是对于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会坚决依法惩处。 校园欺凌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也给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1、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了犯罪道路。 2、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结语 校园欺凌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于施暴者而言,他们将承担治疗和赔偿费用,并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和教育,甚至可能无法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很多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而对于受害者而言,他们可能遭受肉体伤害甚至残疾,性格可能变得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心灵也会受到阴影和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厌学和辍学。因此,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切实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保护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