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在取保候审期间,心理疏导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式,但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心理疏导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力,但对被取保候审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取保候审的监督管理和措施,并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不得拒绝协助调查。” 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对需要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依法取得取保候审决定书后,对其实施取保候审监视,禁止其离开指定的居所或者限制其出行自由,对其的通信、会见和社会活动等实施必要的监督管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心理卫生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支持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为公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在取保候审期间并没有法律效力,但对于被取保候审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取保候审的监督管理和措施,并应当如实说明有关情况,不得拒绝协助调查。因此,心理疏导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措施,以帮助被取保候审人更好地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促进案件调查取证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