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证是否能够保证赡养协议的有效性? |
释义 | 赡养协议公证可提高效力,建议受赡养人与其他继承人做公证,避免纠纷。公证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出具公证书。符合条件的申请将被受理,不符合条件的将被拒绝并通知当事人。符合条件的赡养协议将获得公证书,内容应真实、合法、明确、具体、可行。不符合条件的将被拒绝,并通知当事人。 法律分析 赡养协议不必须公证,但是如果公正效力会高一些。如果受赡养人还有其他继承人,建议做一下公证,免得以后是非多。 办理赡养协议公证的程序: (一)申请: (二)受理: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 1、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身份明确,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就赡养事宜已达成协议; 3、当事人提交了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证件和材料; 4、该公证事项属本公证处管辖。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三)审查; (四)出具公证书: 符合下列条件的赡养协议,公证处应出具公证书: 1、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合法; 3、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自愿; 4、协议内容真实、合法,赡养人应尽的义务明确、具体、可行,协议条款完备,文字表述准确; 5、办证程序符合规定。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拒绝公证,并在办证期限内将拒绝的理由通知当事人。 拓展延伸 公证对赡养协议的效力有何影响? 公证对赡养协议的效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证是一种法律手续,通过公证可以证明赡养协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可以提供证据,确保赡养协议的有效性,并增加协议的可执行性。一旦赡养协议经过公证,双方都有法律责任和义务遵守协议内容。如果出现争议,公证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帮助解决纠纷。此外,公证还可以增加赡养协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提高协议的法律效力。因此,通过公证赡养协议,可以更好地保障双方的权益和协议的有效性。 结语 赡养协议的公证并非必须,但若经过公证,其效力将更高。特别是当受赡养人还有其他继承人时,建议进行公证,以免日后产生纠纷。赡养协议公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出具公证书等环节。公证处将根据一定条件受理申请,并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出具公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将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如协议不符合规定,公证处将拒绝公证,并及时将拒绝理由告知当事人。 法律依据 《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