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赡养协议不是一定要公证。因为我国法律并不强制要求赡养协议进行公证,是否进行公证也并不属于赡养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只是经公证的文书,证据效力更高。 一、合同经过公证有效力吗 到公证处对协议进行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公证的法律效力是指公证在法律上的效能和法律作用。公证书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书还有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人可持公证书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而不再经过诉讼程序。 二、婚后财产协议不公证有效吗 婚后财产协议不公证也有效。公证只是加强财产协议证明力的一种手段,婚后财产协议的要求是书面形式,而不是公证。当同时出现数份同时订立的婚后财产协议时,经过公证的婚后财产协议证明力最强,法院会采信该份财产协议。但是即使不进行公证,只要有书面形式,婚后财产协议依然有效,只是证明力没有这么强。 三、儿媳儿子死亡儿媳有赡养婆婆的义务吗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其子女是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但是,这并不包括儿媳妇。也就是说,如果婆婆要求儿媳妇尽赡养的义务,在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儿媳妇是可以拒绝的。但是家庭向来就不是一个完全讲法的地方,因为有亲情在。因为人们总是逃不过情的束缚,虽然说丈夫已经走了,但是儿媳妇还是会定期去看望婆婆,这就是看在情分上,那毕竟是自己最爱人的母亲。法律也从道德层面出发,做了如下的规定:在老人没有其他子女,丧偶儿媳又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之后,是可以成为遗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因此,儿子去世儿媳妇是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至于是否赡养,要看个人的选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 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