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法有哪些? |
释义 | 行政责任分为行政主体与公务员承担的责任,以及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责任。行政主体承担责任的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公务员承担责任的方式有通报批评、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等。行政相对方承担责任的方式包括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接受行政处罚等。 法律分析 行政责任按承担的主体不同可分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 (1)通报批评: (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4)返还权益: (5)恢复原状; (6)停止违法行为; (7)继续履行职责; (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 (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赔偿等。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1)通报批评;(2)赔偿损失;(3)行政处分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接受行政处罚;(3)继续履行法定义务;(4)恢复原状,返还财产;(5)赔偿损失;(6)仅对外国人适用的限期离境、驱逐出境、禁止入境。 拓展延伸 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有哪些? 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责任追究、行政赔偿和行政监督等。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作出的惩罚性措施,例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责任追究是指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追究,包括警告、记过、降职等。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因违法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行政监督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下级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这些方式共同构成了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体系,旨在维护行政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 结语 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返还权益、恢复原状、停止违法行为、继续履行职责、撤销违法行为、纠正不适当行为、行政赔偿等。对于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来说,还包括行政处分和赔偿损失等方式。而对于行政相对方来说,包括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接受行政处罚、继续履行法定义务、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方式。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还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责任追究、行政赔偿和行政监督等。这些方式共同构成了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承担体系,旨在维护行政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