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一、民事主体有哪些 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在中国,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公民(自然人)、法人和 非法人组织 。 二、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本质上说,这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法律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集中反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此外,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平等是交换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交换得以正常实现的保障。公平竞争、平等保护、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市场主体都处于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权利,遵守相同规则,承担相同责任。 如果不对民事主体的 财产权利平等保护 ,解决纠纷的办法、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一样,就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如对不同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不平等保护,势必损害民事主体依法创造、积累财产的积极性,不利于民富国强、社会和谐。 三、民事主体享有的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1、作品; 2、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商标; 4、地理标志; 5、商业秘密;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植物新品种; 8、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上述内容就是关于 民法典对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