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法院对被告提起诉讼,后果会怎样?
释义
    民事诉讼中,被起诉后应积极应诉答辩,否则将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法院可作出缺席判决,仅依据原告的诉求和证据。被告拒不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作出缺席判决。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法院可采取拘传措施。当事人有权拒绝旁听,但公民可旁听公开庭审。旁听席位不足时,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某些人员不得旁听,依法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庭审活动不得旁听。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不接受法院传票不构成犯罪。但是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被起诉后,应当积极应诉答辩,向法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证据。如果不理,会有以下不利后果:
    被告不应诉,视为对自己答辩及提交证据权利的放弃。
    法院只依据原告的诉求及其所提供的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并依法作出判决。
    法院如判决被告承担义务,被告拒不履行的,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时,被告是无法逃避的。
    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开庭时,被告不到庭,法院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从这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即使被告没有出庭或者中途退庭,法院完全可以作出缺席判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其采取拘传的强制措施。必须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劳动报酬和离婚案件的被告,以及其他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两次传票传唤,指人民法院送达传票,并由受送达人
    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无正当理由,一般指没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使被告无法到庭的特殊情况。
    法院开庭通知去旁听可以不去吗
    当事人有拒绝旁听的权力。同时,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结语
    民事诉讼中,不接受法院传票并不构成犯罪,但会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权利。被起诉后,应积极应诉答辩并提供意见和证据。若不理会,将面临不利后果:被告不应诉将被视为放弃答辩和提交证据的权利。法院仅根据原告诉求和证据认定事实,并依法判决。如判决被告承担义务但被告拒不履行,原告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被告无法逃避。根据《民诉法》第144条,被告未到庭法院可作出缺席判决。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法院可采取强制措施。旁听庭审是当事人的权利,但有限制条件。公开庭审可供公民旁听,但有些庭审不得旁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 22: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