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体户未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拖欠问题如何解决? |
释义 | 个体户拖欠工资,没有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补签合同、要求补发欠薪和双倍的月薪资。用人单位拒绝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补签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法院处理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是什么,需要分别看待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个体户拖欠工资的员工有权向用人单位索要欠薪和赔偿,可通过协商或劳动仲裁解决纠纷。 法律分析 一、个体户拖欠工资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 员工可以要求单位补签合同、要求补发欠薪和双倍的月薪资。实践中出现很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这种行为是违反我国相关的法律的,劳动合同法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很多,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需赔双倍工资。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也有利于保障职工的权益。 二、用人单位拒绝签劳动合同有哪些解决方式? 1、要求补签合同 没签劳动合同单位违反相关的法律,书面提出离职后可以立即走人,除要求单位支付工资、押金外,还可主张经济补偿金、上班第二个月以后的双倍工资、补缴社保等;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申请劳动仲裁 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然后去当地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立案后,本人去找新工作,不会耽误什么。 3、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比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本人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本人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三、法院处理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的时效规定是什么? 1、法律实务中,有的代理人或当事人在答辩中提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属于两个概念,前者规定的是仲裁受理的时效期限问题,后者规定的是法院受理案件的时效期限问题。两者属于不同的处理领域,应当分别看待。 2、这实际上割裂了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仲裁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关联关系。此种逻辑下,仲裁受理及时性和整个司法救济体系的统一性也将被破坏。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实际上也不是按照该逻辑操作的,而是仍然按照最高院的上述司法解释执行的。 个体户拖欠工资没有劳动合同的也是有权向用人单位索要欠薪和相应的赔偿的,双方需要先采取协商的方式争取和平的解决双方的到来纠纷。如果双方针对补签合同以及拖欠工资的问题没有协商一致的,员工可以采取劳动仲裁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语 个体户拖欠工资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员工有权要求单位补签合同并要求补发欠薪和双倍月薪资。违反劳动合同法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赔付双倍工资。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劳动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并保障职工权益。若用人单位拒绝签劳动合同,员工可以要求补签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法律诉讼。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但需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在处理未签劳动合同劳动仲裁时效问题上,应区分劳动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以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