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
释义 | 《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合同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需根据情况来看,标的物本身包含精神要素的可要求精神赔偿。当合同中未约定违约责任时,可按法定方式要求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典》中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开始计算的时间是从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民法典合同纠纷可以提精神赔偿吗 要分情况来看,对于合同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事实上应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合同的目的是以达到精神娱乐,而因违约使一方当事人这一合同目的落空;另一种是合同的标的物(非标的)本身包含一定的精神要素,违约造成了标的物的损毁造成当事人精神的损害或者是合同的违约造成了一定的人身伤害(其一般存在于加害给付中)而引起的精神损害。对于第二种也就是合同标的本身并非精神要素性质的精神损害。 三、民法典合同纠纷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怎么办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的,出现合同违约后,可以按以下情形处理: 1.按法定方式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可以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2.如果当事人就违约责任承担产生纠纷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解决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对于合同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需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包括合同目的落空或标的物损毁引起的精神损害。当合同中未约定违约责任时,可按法定方式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如有争议可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