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应多久申报一次
释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期限:
    1、用人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一、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如一氧化碳中毒、铅中毒、吸入粉尘等都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过度劳累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个人器官过度使用。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因素和厂房的建设,以及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会引起重大疾病。
    二、应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方法:
    1、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治用品,并确保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进行经常性维护、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2、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3、在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识别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撒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禁止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包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6、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7、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之前已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告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应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8、负责人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
    9、对劳动者应进行上岗前的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制度。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1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为劳动者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1、禁止安排未经上岗前培训的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禁止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12、制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应急计划。
    法律依据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第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四)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九条: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