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认定劳动关系的条件,遵循哪些原则
释义
    一、认定劳动关系的条件
    劳动关系的认定条件有: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
    二、认定劳动关系遵循哪些原则
    认定劳动关系遵循原则有:
    1.适用主体。认定哪些法律关系可以被认定为劳动关系,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是什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必须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合法成立,具有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劳动者也应当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即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具有从事相关劳动工作岗位的体力、智力、精神等条件。
    2.适用标准。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原因和目的只能是为了实现交换。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对价,这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劳动者一方必须向特定雇主提供劳动,出资购买劳动力的雇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对劳动者排他性使用,这是劳动关系最本质特征。所谓排他性使用,就是命令、服从。雇主向劳动者支付对价进行交换所要获取的是对劳动力支配、使用的权利,这就是劳动力的人身属性。
    3.适用限制。这里讨论的劳动关系认定,是指标准劳动关系,即具有长期雇佣、八小时全日制劳动、工作场所固定、严格的从属性、一重劳动关系等特征。不包括非标准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
    三、认定劳动关系的三要素
    其一,隶属关系。即在人身、经济和组织上劳动者从属于用人者,在用人者的指挥、控制下进行劳动,劳动者成为用人者组织中的一个部分,成为劳动关系。
    其二,有劳动行为的给付。只有劳动者在客观上有劳动行为的付出,双方之间才产生劳动法上的权利义务,这也正是事实劳动关系与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的重大区别所在:劳动合同在订立后未实际发生用工之前被确认为无效,则双方之间并不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7: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