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惩罚诽谤行为 |
释义 | 诽谤罪是一种自诉案件,需要公民个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安机关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才能按照公诉程序立案侦查。涉嫌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律分析 诽谤罪是一种自诉案件,意味着需要由公民个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属于公安机关侦查范围内的案件。 2、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公安机关才能按照公诉程序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依照公诉程序办理侮辱、诽谤刑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把握犯罪构成要件。对于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一基本要件的,公安机关不得作为公诉案件管辖。 3、涉嫌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一、什么是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 二、诽谤罪常见情形 1、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3、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 4、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5、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 6、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 7、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8、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 结语 诽谤罪是一种自诉案件,需要由公民个人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属于公安机关侦查范围内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公安机关才能按照公诉程序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在办理诽谤刑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把握犯罪构成要件。对于不具备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这一基本要件的,公安机关不得作为公诉案件管辖。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常见情形包括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