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15日上诉期限的计算方法 |
释义 | 上诉期15天的计算方式:判决书送达之日起算;无同时送达的判决书和裁定书,从各自收到的次日起算;即使保险公司不接收,法院也会以其他方式送达;债权请求权的起算点:有约定履行期限的,从期限届满的第二天起算;没有履行期限的,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给对方准备时间的,从期限届满的第二天起算;附条件的,从条件成就时起算;附期限的,从期限到达时起算。 法律分析 上诉期15天的计算方式如下: 1、15天上诉期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开始算; 2、一审判决书和可以上诉的裁定书不能同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的,上诉期从各自收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次日起计算; 3、如果保险公司永远不去拿,法院也会以其他方式送达,比如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的。 上诉期的起算点如下: 1、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2、没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3、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时开始计算; 4、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到达时开始计算。 拓展延伸 上诉期限逾期后的法律后果 当上诉期限逾期后,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首先,逾期上诉将导致上诉请求被法院视为无效,法院可能会驳回该上诉。其次,逾期上诉可能导致原判决变为终局判决,即原判决生效并无法再上诉。此外,逾期上诉可能会被对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可能请求法院执行原判决,并采取执行措施,例如查封、扣押财产等。因此,为避免上诉期限逾期带来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应严格按照法定期限计算上诉期限,并及时提起上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合理计算和严格遵守上诉期限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逾期上诉可能导致上诉请求无效,原判决变为终局判决,对方利用执行措施限制权益。因此,当事人应及时提起上诉,避免法律后果的发生,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五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