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是什么? |
释义 |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互联网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朝阳行业。互联网的确越来越便利,可是同时他也绑定了我们很多的信息,例如身份证,银行卡等,这都是可以威胁到个人生活的。而近日更新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则很好的保护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 《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更进一步 两个法律文件共同为个人信息安全披上了法律的外衣,让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上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与保障。具体而言: 1、扩大“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并明确处理罚则。电商、社交、搜索、地图、直播、云等,收集使用的用户行踪轨迹等活动情况以及全平台账号密码信息被纳入“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同时,明确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等情况对应的处罚措施。范围最大化以及针对违法活动定罪的量化,为处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标尺和抓手。 2、收集个人信息,需让用户“知情同意”。“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这是《网络安全法》的一大亮点,不过在执行过程中有需要权衡的地方,默许同意容易流于形式,而明示同意则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 3、提高了对互联网企业安全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同时,有能力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大数据及网络实名制发展让互联网企业有了更多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要求,能够减少用户信息遭遇黑客攻击或泄漏等风险。 可以看出,法规从能够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互联网企业及个人,到获取信息后的可处理方式等均做了规范,能够进一步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那么,有了法律保障后的个人信息是否就绝对安全了呢?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反诈骗是全民议题,任重道远 当前网络空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堪忧。很多用户感知很强烈的是中介电话、骚扰电话的增多,以及不断被曝出的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电信诈骗案件。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一年间,我国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诈骗信息等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以及政企各方合力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才能够让法律产生应有的效果。 官方立法,加上民间的公益组织,无疑让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得到了保护,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防诈骗是全民性议题,需要更多的用户一起从意识、环境及行动几个方面共同努力,加强企业保护用户信息的自律性,提升广大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够让《网络安全法》更好发挥价值,让自己的个人信息获得更多保障,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很好的遏制了个人信息被泄露的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绑定注册在网站上,如果任由其随意处理,人们的生活将不得安宁。如果商家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相关部门则会做出严厉的惩处,保障人们的权益。如果还需了解,请继续浏览下面的延伸部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