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
释义 | 农民工工资拖欠处理方法及后果:1、举报给劳动行政部门;2、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3、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将被公布,严重者将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限制政府支持、采购、融资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施,以法治手段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获得工资。拖欠工资最高罚款为10万元。 法律分析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怎么处理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处理办法: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2、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条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举报、投诉的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及时转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二、拖欠农民工工资有什么后果? 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47、4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媒体公开曝光。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应当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具体情形,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施,意味着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以法治手段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根据其具体情节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结语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采取多种处理办法: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有权投诉、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拖欠工资严重的单位将被公开曝光,并可能受到限制。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将面临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