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包括
释义
    特困人员供养是针对生活贫困、缺乏生活来源或者无法自理生活的老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定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救助的一种社会救助措施。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财产:特困人员的财产范围包括现金、存款、投资、不动产等,保障标准应根据当地物价、生活必需品价格、工资和社会福利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2、住房:特困人员家庭的住房条件应该达到当地的基本住房标准,如果住房条件不符合要求,则可以为其提供住房救助;
    3、家庭成员收入:特困人员家庭成员的收入应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特困人员供养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指定期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的经济援助,使其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实际领取标准根据地区差异,由省、市、县(市、区)和乡(镇)自行确定;
    2、养老保险:国家为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提供养老金。通过参加养老保险,特困人员可以在达到退休年龄后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以保证其基本生活;
    3、社会救助金:指为特困人员、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提供临时性资助的公益性项目。社会救助金的具体金额和给予对象由当地民政局根据情况及时确定;
    4、医疗保障:对于患有大病的特困人员,国家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免费手术、免费药物、免费住院治疗等。同时通过建立购买医疗保险来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5、就业援助:针对年龄较大或没有专业技能的特困人员,政府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
    6、教育资助:对于特困家庭的儿童,国家为其提供入学前和在校期间的相关生活补贴以及教育费用减免等形式的资助,帮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综合上述,特困人员供养是一种社会救助措施,其标准主要包括财产、住房以及家庭成员收入等因素,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创新、精准施策、社会参与和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高特困人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第十七条
    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物价、生活必需品价格、工资和社会福利水平等因素确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