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订合同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吗 |
释义 |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但并不是说合同的主体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例如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签订合同。 《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定义】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一、承诺书就是单务合同了吗 承诺书不是单务合同。承诺书是单方行为,而不是合同行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二、如何审查合同的主体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合同主体相互之间平等,致使有的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愿或疏于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一旦发生纠纷可能会因不知被告真实身份而无法起诉。对于利用虚假身份签订合同骗取财物的行为,更要注意严格防范,以防本人利益受损。 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特殊约定,一般自然人只需要在合同上签名、法人等只需要在合同上盖章即可生效。这种看似简单的的方式实际为他人利用虚假信息签订合同埋下了风险,即使当事人因对方欺诈行为可视具体情况追究其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但延误的时间或造成的损失等却不能及时弥补,甚至可能因此而丧失盈利和商业机会。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审核对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不但有利于合同的履行,而且能够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