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界定
释义
    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的合法性。正当竞争基于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是合法的。不正当竞争则是指经营者使用违法或违背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是违法的。
    法律分析
    不正当竞争与正当竞争的区别是:手段的合法性。正当竞争是指以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为基础的良性竞争,是合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以违法或者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是违法的。
    拓展延伸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应对措施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采取不合法、不公平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为了应对不正当竞争,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和惩罚措施。应对不正当竞争,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积极举证维权,向法律机构投诉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和企业的自我提升,才能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结语
    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的合法性。正当竞争是基于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良性竞争,是合法的。而不正当竞争则是指企业采取不合法、不公平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是违法的。我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禁止和惩罚措施。为了应对不正当竞争,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积极举证维权,向法律机构投诉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只有通过法律的保护和企业的自我提升,才能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法律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