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工伤致残赔偿金的数额主要取决于被认定为工伤致残的等级和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具体而言,工伤致残等级分为1-10级,等级越高赔偿金越高;月平均工资则是指职工在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一般不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因素外,如果工伤造成的伤残对职工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可以加发伤病补助金和护理费。 法律依据: 1.《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四条:职工因工伤致残的,由用人单位按照下列方式给予一次性赔偿: (一)伤残程度鉴定为一至十级的,分别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赔偿金。 (二)伤残程度鉴定为十一级及以上的,按照劳动者工资的二十四个月给予一次性赔偿金。 2.《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第十三条:工伤致残等级鉴定的方法和标准,按照《伤残军人优待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3.《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五条:工伤致残职工已经享受医疗补助、工伤待遇的,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给予伤病补助金和护理费: (一)因工作原因,造成伤残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按照治疗费、训练费的实际发生额给予伤病补助金。 (二)因工作原因,造成伤残职工无法安排日常生活,需要雇佣护理人员的,按照护理费的实际发生额给予护理费。 以上法律依据说明,工伤致残赔偿金的数额是由工伤致残等级和职工月平均工资来决定的。如果工伤造成的伤残对职工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可以加发伤病补助金和护理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