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十条内容有哪些
释义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号公布,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1]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哪些内容?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哪些实施细则
    1、假冒行为。
    2、引人误解虚假宣传行为。
    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4、商业诋毁行为。
    5、以不正当利益进行交易的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低于成本价的销售行为。
    8、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9、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这包括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所规定的限制竞争行为以及该法尚未规定的其他行为。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法有什么条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构成要件:行为主体─经营者;侵害客体─他人的注册商标权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客观要件─
    (1)行为要件: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目的(结果)要件:造成或足以造成混淆和误认;主观要件─主观故意。
    认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1项。
    处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商标法》第53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2条。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构成要件:行为主体─经营者;侵害客体─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客观要件─(1)行为要件: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2)目的(结果)要件:造成或足以造成混淆和误认;主观要件─故意或过失。
    认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处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2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7、8、9条。
    如何贯彻反不正当竞争法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还修订完善了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的规定,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界定实现了拨乱反正,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进行了微调,删除了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搭售行为、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行政性垄断行为和串通招投标行为等规定,强化了监督检查的手段和措施,加重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张茅局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中要求各地认真做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普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培训与基层执法实际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全系统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效提高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行力。同时要加大向全社会宣传普及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工作力度,切实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
    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范围中有哪些规定
    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
    
     该内容由 蒋小松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