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赠与行为的无效性 |
释义 | 赠与行为在以下情况下被视为无效:1.赠与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受赠人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3.赠与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赠与双方恶意串通;5.赠与合同违反法律规定。然而,若赠与合同当事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及民事权利能力,且赠与合同形式及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赠与行为则是有效的。 法律分析 在什么情况下,赠与行为被视为无效? 2、以下情况下,赠与行为被视为无效: 答: 在哪些情况下,赠与行为被认为是无效的? (1)赠与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赠与人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受赠与人系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赠与人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赠与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二、什么情况下是有效赠与 1、赠与合同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民事权利能力; 2、赠与合同形式及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 3、赠与合同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赠与合同。 结语 赠与行为在以下情况下被视为无效: 1. 赠与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 赠与人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 受赠与人系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 赠与人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 赠与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有效的赠与行为需满足以下条件: 1. 赠与合同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民事权利能力; 2. 赠与合同形式及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 3. 赠与合同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赠与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