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偷小孩被打死了怎么判? |
释义 | 如果在偷小孩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使用了严重暴力,家属出于防卫将偷小孩的人打死,防卫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则不负刑事责任。因抓捕过程中使用暴力不当或过度,不小心将偷小孩的人致死,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一、入室盗窃被杀应该怎么样判刑 “入户盗窃”指为实施盗窃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进行盗窃的行为。盗窃罪一般情节的处3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指5000元至20000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或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会不会坐牢要分情况而定,若小偷被发现后的行为,会威胁到屋主的生命健康权,房主出于自卫需要错手打死小偷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小偷被发现后的行为不可能会对屋主的生命健康权构成威胁,房主仍打死小偷的,则属于防卫过当,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会处以刑罚,但一般会减轻处罚。因为窃贼并没有对当事人构成生命威胁。 二、正当防卫可以免责吗? 正当防卫一般可以免责。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过当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的则不在此限。 三、正当防卫应负什么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一般不用负刑事责任。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一般指法令所不允许的,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侵害人身,财产,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防卫过当是怎么认定的 防卫过当是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行为,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必须认真地分析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具有防卫过当的特征。 1、从不法侵害的强度方面来认定防卫过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一个综合系统指标,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缓急、参加人数等,又要分析防卫的地点、手段、后果及主体的体力和心理态度。如果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强度,这种强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即是悬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 2、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性上来认定防卫过当。正当防卫的时间性就是要求正当防卫人认清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如果防卫人不立即采取防卫行为,就会造成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遭到侵害。 3、从正当防卫保护的法益性质来认定防卫过当。这是认定防卫过当最关键的因素和最重要的认定规则。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法益性质,决定着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的强度和时间上的缓急。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