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借款合同后多久放款 |
释义 | 本文探讨了在签署借款合同后,多久才能放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住房贷款审批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具体放款时间还需咨询相应的银行。在银行银根紧的时候,如年底才申请的贷款,放款的时间会慢一些,有可能需要等2-5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借款合同的基本要素必须清晰、无误,包括借贷主体信息、抵押物、借款金额、借款利息率、借款期限、借出方式、归还方式等条款,并且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法律分析 在签署借款合同后,多久才能放款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住房贷款审批需要1个月的时间,而各个银行之间的流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放款时间还需谘询相应的银行。一般与银行签定了房屋按揭贷款的合同后,银行都会放款。而关于什么时候放款,完全是看时间了。一般来说,个人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后,大多数的银行会在签定了贷款后的1-2个月放款; 当然如果在银行银根紧的时候,如年底才申请的贷款,这种情况下放款的时间会慢一些,有可能需要等2-5个月左右的时间。 二、签订借款合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签订借款合同的基本要素必须清晰、无误。借款合同的基本要素为:借贷主体信息(包括借贷双方及担保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常住地址、手机、固定电话、紧急联系电话);抵押物(应包括名称,地址,现行使用状态),借款金额,借款利息率,借款期限,借出方式,归还方式。借出还入的银行账号等信息绝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制作合同者必须核对确认无误后连同相关资料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签订。 三、签了借款合同对方未打钱合同生效吗 写了借条,只是证明双方具有借贷的合意,但借贷关系并未真正生效。借贷关系,除了出具借条外,还需要有款项的实际交付,即出借人需要将款项交付给借款人。款项交付凭证才能真正证明借贷关系的生效。出具了借条,但对方未实际交付资金,借贷关系并未实际生效,对方手里的借条实际上是一张“白条”,是“空头支票”。既然对方未将资金交付,那要求对方出示资金交付凭证,对方拿不出交付凭证,就不能证明款项已经实际转移到手中,这样,法院不会支持对方的主张的。 《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借款人应当提供真实情况义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六百七十条【借款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拓展延伸 房屋按揭贷款是指购房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购买房屋,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还清全部或部分贷款本金和利息。房屋按揭贷款的流程一般如下: 1. 准备材料:购房者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如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工资证明、个人信用报告等。 2. 申请贷款:购房者可以向多家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并提交相关材料。 3. 审批贷款:银行或金融机构会对购房者的资质和房屋价值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 4. 签订合同:如果审批通过,购房者需要与贷款机构签订房屋按揭贷款合同。 5. 转账抵押:购房者需要将所购买房屋作为抵押,向贷款机构转账。 6. 放款:一旦购房者完成了所有手续,贷款机构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将贷款资金划转到购房者的账户中。 7. 还款:购房者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在房屋按揭贷款过程中,购房者需要确保按时还款,以免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如果购房者无法按时还款,应及时联系贷款机构,协商制定还款计划。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12-29)\t第二十一条\t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2011-01-08)\t第十三条\t对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放的贷款,应当以转账方式支付。对确需在集市使用现金购买物资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可以在贷款金额内支付现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12-29)\t第一条\t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