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终止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宣告失踪、用人单位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解散,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律分析 (1)合同期限已满。定期的劳动合同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后,除非双方是依法续订或依法延期,否则合同即行终止; (2)合同目的已经实现。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的劳动合同在其约定工作完成以后,或其他类型的劳动合同在其约定的条款全部履行完毕以后,合同因目的的实现而自然终止; (3)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企业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对企业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以后,企业劳动合同就此终止; (4)当事人死亡。劳动者一方死亡,合同即行终止;雇主一方死亡,合同可以终止,也可以因继承人的继承或转让第三方而使合同继续存在,这要依实际情况而定; (5)劳动者退休。劳动者因达到退休年龄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办离退休手续后,合同即行终止; (6)企业不复存在。企业因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或兼并后,原有企业不复存在,其合同也告终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是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规定的。劳动合同可以以以下条件终止:双方协商一致、合同期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死亡或宣告死亡、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被解雇、劳动者自行辞职等。根据具体情况,劳动合同的终止程序可能包括书面通知、提前通知期限、解除协议、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等。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遵守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对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对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宣告死亡、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解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下终止。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双方应遵守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是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规定的,双方应协商一致或依法执行相应的终止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