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及早发现提高防备心 |
释义 | 大学生贷款诈骗:通过互联网推送贷款广告,诱导学生贷款并收取费用后拉黑;与培训机构合谋,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极端情况下,威胁学生提供个人信息作为抵押。 法律分析 1、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 2、是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 3、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要求学生提供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此威胁,勒索钱财。 拓展延伸 加强安全意识,提前预防潜在风险 加强安全意识,提前预防潜在风险,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要重视的重要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安全,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环境。加强安全意识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包括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等。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结语 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潜在风险,保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互联网平台上的贷款诈骗、职业培训诈骗等手段屡见不鲜。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等,都是加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