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释义
    法律分析:发生医疗纠纷后协商解决要注意的问题为:
    1、协议应当为双方自愿,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行为;
    2、协议条款不违背我国法律;
    3、医患双方均有协商的意愿;
    4、医患双方在各项条款上均达成一致意见;
    5、患方合法主体;
    6、医疗机构合法主体。
    一、医疗纠纷赔偿如何计算的
    一、医疗纠纷赔偿的计算方式如下:
    1、医疗费赔偿金额等于发生医疗费用,不含原发病医疗费用的预期医疗费用;
    2、误工费赔偿金额等于误工时间乘以收入标准,即患者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
    3、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于住院时间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4、陪护费赔偿金额等于陪护天数乘以陪护人数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5、伤残生活补助费赔偿等于伤残等级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乘以赔偿期限;
    6、残疾用具费赔偿金额等于普及型器具的费用;
    7、丧葬费赔偿金额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
    8、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等于被抚养人的人数乘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乘以抚养年限;
    9、交通费赔偿金额等于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单据数额之和;
    10、住宿费赔偿金额等于住宿天数乘以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
    11、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金额等于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乘以年限,死亡最长不超过6年,残疾最长不超过3年;
    12、死亡赔偿金等于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人均收入乘以20年。
    二、医疗侵权的构成要件如下:
    1、医疗侵权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非法行医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触犯刑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应承担民事责任。因非法行医的行为人不具备订立医疗合同的民事主体资格,这种民事责任性质,不应理解为违约责任,而应理解为侵权责任,可依照侵权行为法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2、医疗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是过错原则。考虑到举证的难易,同时也考虑因过错的医疗行为而遭受侵害的患者能获得更多的赔偿机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应由医疗机构负举证责任;
    3、有损害事实的发生。过错的医疗行为已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如致死、致残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机体组织损伤等;
    4、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所受的损伤后果有因果关系。因医疗行为本身具有损害性特点,病员本身既存的病理性改变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现存的损害后果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的多因一果。在分析过错的医疗行为与既存疾病在损害后果的作用力时,不能忽视患者原有疾病对损害后果作用力。多因一果的损害赔偿之诉,在判断原因事实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关系时,日本法医学家渡边富雄与其他学者所采用损伤参与度,值得我们借鉴。所谓的损伤参与度是指损伤、既存疾病与现存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定量比例制的方法来判断、确定责任的划分与承担。
    三、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如下:
    1、协商。医患双方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就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谈判取得一致意见。协商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
    2、调解。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解决医疗纠纷。第三方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的前提下,以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该协议具有法律法律的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对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履行;
    3、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当事人可以自其知道其身体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当事人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如果医疗机构是直辖市的,应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4、诉讼。人民法院在医患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医疗纠纷案件。一般是在协商、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的最后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
    总之,医疗纠纷赔偿的计算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法律规定的金额进行赔偿。解决医疗纠纷,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医患当事人可以不经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发生了医疗事故患方应当怎么办
    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德玛处理如下:
    1、与医方协商解决。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2、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书面申请。
    3、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调解。
    医患双方因为医疗纠纷僵持不下时,会考虑医疗调解机构调解。
    4、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到人民法院提起医疗赔偿纠纷诉讼,不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前提。
    三、超范围执业医疗过错无损害咋赔偿
    超范围执业医疗过错无损害需要根据过错的程度以及损害发生的情况来进行赔偿。发生了医疗纠纷,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繁复的法律程序来确定赔偿。有的时候,如果医患双方都实事求是、通情达理,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与医院可以和平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及善后事宜。
    因为协商解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没有墨守成规的具体程序,比如为了明确责任是否需要启动鉴定程序就可以由医患双方协商决定;出于方便医院与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患双方也可以先共同委托有鉴定权的医学会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等级及医疗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然后患者与医院协商来确定赔偿数额,也可以不进行鉴定而直接由医患双方协商赔偿数额。
    当然,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可的事实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至于具体内容,双方可以灵活掌握,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这样一来,有凭有据,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协商解决这一途径,优点和缺点都极为鲜明:优点在于快速高效,省却了大量繁复的程序,可以节省时间和医患双方的精力,并且尽量不给患方增加新的情感伤害。但这一做法需要医患双方都保持一定的克制和理性,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进行,而这正是大多数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双方所缺少的,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医闹”事件的发生,激化了医患矛盾,不理性的做法也使得医患双方难以坐下来好好谈。另外协商解决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缺少强制力的保障,协商完成后双方当事人都有可能反悔,导致协商结果无法落实,重新走向法律程序,反而更浪费此前的努力。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9:24:12